小材料大作为!碳语新材另辟蹊径切入电池新材料赛道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44.9GWh,累计同比增长32.8%。其中,排名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达235.0GWh,在总装车量中占比高达96.0%。
头部企业占据极高的市场份额,意味着中小企业竞争环境和发展空间面临更加严酷的挑战。在这样的行业大环境下,避开竞争激烈的主赛道,挖掘细分潜力赛道投资机遇,成为众多初创公司的共同选择。
8月14日下午,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调研团一行到访广东碳语新材料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碳语新材),与碳语新材董事长姚坤博士等相关领导交流座谈并参观。
资料显示,碳语新材创立于2022年11月,是由美国、德国、瑞典等多名海归博士创立的新材料科技企业,致力于锂电池隔膜涂布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应用。
新材料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于新材料领域的支持力度正不断强化。而目前电池领域的创新也主要围绕材料与工艺来进行。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突破,正推动着电池行业的大变革。
瞄准这一机遇,碳语新材在成立之初就坚定地避开竞争早已白热化的电池主材赛道,从新材料赛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细分领域切入锂电领域。
碳语新材副总经理于盛泽博士介绍,公司开发的用于锂电池隔膜涂布的无氟聚合物微球是核壳结构的非极性聚合物微球,外形呈微球状,且分散均匀,具有低溶胀、高粘接、热压温度低,综合使用成本低等特点。该产品原材料为大宗化工原料,供应链自主可控,且价格稳定,可替换市场上应用的PVDF-HFP,已在若干锂电池龙头企业大批量使用。
“PVDF粘接弱、热压温度高”,于盛泽进一步解释称,碳语新材开发的聚合物微球“KAR-01”在性能全面超越PVDF的情况下,综合使用成本更低,客户使用该材料可规避欧美国家限氟令等环保法规的限制。
据悉,MOF可作为固态电解质用于隔膜涂覆、抑制锂金属负极枝晶、捕获正极溶出过渡金属、除湿、二氧化碳捕集、气体分离、固态储氢、反应催化等多种应用场景。是当下全球最热门的纳米材料,已超过石墨烯。
电池网注意到,在国外已有巴斯夫等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MOF,而在国内市场,碳语新材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且暂无可规模化生产MOF的其他企业。
目前,碳语新材在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已建成生产及研发场地,已实现锂电隔膜涂布聚合物微球系列产品的商业化生产,涵盖动力、储能、消费电子电池等细分领域。
除了服务于锂电行业,碳语新材相关新材料产品还可应用于石化、气体工业、二氧化碳捕集、干燥除湿等多个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成本可控,环境友好的新材料解决方案。
以碳语新材主导产品之一的MOF为例,传统制备方式需要在高温、高压、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的条件下进行,且反应过程低效耗时(8~24小时),而碳语新材的创新工艺在室温、常压、无溶剂的条件下即可实现数十种MOF产品的高产率(99.5%~100%)大规模合成,大幅降低了MOF的量产成本,2023年成为继德国巴斯夫,国内首家实现MOF十吨级量产的企业。
姚坤博士表示,碳语新材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其中硕士博士占比超过80%。在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超50%被投入到技术研发中。
电池网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告发现,今年以来,碳语新材已有“一种碳纳米管基导电塑料母粒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制备富马酸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力化学方法”“一种改性金属有机框架修饰的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反应挤出制备的聚烯烃微球、制备方法及应用”“一种基于热降解和自由基聚合制备聚烯烃微球的方法及应用”等多项发明专利公布leyucom乐鱼官网。
“根据我们的规划,2025年我们的专利申请数量将达到一百余项,这在初创企业中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姚坤介绍,碳语新材团队已申请多项核心发明专利,并在相关领域期刊与高校联合发表论文100余篇。
不仅如此,碳语新材已获批成立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3年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珠海赛区冠军、广东赛区一等奖,且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新材料类第二名。同年,公司还荣获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冠军。
受益于研发创新能力及商业化潜力,碳语新材获得了各路资本的看好。成立一年多,公司已获得天使轮、天使轮+、Pre-A轮三轮融资,投资方既有优秀的投资公司及基金,也有锂电材料领域头部公司。小材料大作为,碳语新材未来可期!
自2014年开始,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百人会、ABEC、海融网、电池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已连续11年坚持开展“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调研行”活动。
11年来,调研团走遍全国19个省,调研采访百余家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大学机构等,深入了解企业和地方产业布局与未来发展方向,就企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地方产业链招商引资提出资源整合、资本对接等建议;推动调研企业品牌形象的推广,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相关调研报告与数据分析等;洞察行业,反馈行业声音,报道典型案例,传播正能量,为地方招引赋能,与全产业链企业和地方共同努力,助力中国继续保持电池新能源强劲发展势头,创领绿色能源新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新闻热线
Copyright © 2021-2025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25953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