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leyucom乐鱼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632966603

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8-11 14:36:38浏览次数:

  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新质生产力习总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强创新、强融合、强质效特征,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版图的重要一极,安徽有条件、有基础率先形成新能源汽车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高效率成果供给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活力极”,助推安徽经济实现由“大”向“强”再跨越、坐稳全国第一方阵。

  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技术生态。一要提高领军企业对汽车创新方向的决定权。支持奇瑞、蔚来、江淮等领军企业面向市场需求,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技术断点,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攻关。赋予领军企业更大自主权,对联合体所承担的重大科技任务拥有技术路线制定权、攻关任务分解权、参与单位决定权、经费使用自主权和攻关成效考核权。二要协调处理好多种技术路线的关系。深入研判汽车智能化转型升级方向,在重点零部件领域明确我省主要技术路线方向和研发布局,加快形成“1(主要技术)+N(多方向技术)”汽车技术发展格局。支持跨界力量全面参与汽车“新四化”发展,依托汽车供需对接平台搭建跨界力量认知对接、握手赋能的渠道,强化跨界融合的保障支撑。三要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创新券”通兑通用探索,探索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推动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高效对接、转化。强化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等接洽沟通,力争在皖举行“科创中国”汽车专项活动、中国汽车创新大会等科技转化活动。四要全方位引才聚才。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加大汽车概念及造型设计、技术设计研发、性能测试开发、管理流程设计等重点领域,以及轻量化材料、车规级芯片、固态电池、新型充换电技术、智能驾驶体系等关键技术领军人才的招引力度,全方位引才聚才。利用各类大赛、大会活动,积极链接各类人才资源,采取“全职引进+柔性合作+共享共用”方式,拓宽人才招引渠道。

  加快形成场景拓展内容的应用生态。其一,凝练场景问题,找准汽车技术创新方向。建立常态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清单征集、遴选、发布机制。支持奇瑞等车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单位,围绕“出行中的生活”“生活中的出行”建立汽车使用场景库,凝练“国家—区域—产业—组织—用户”等不同层级场景中汽车驾驶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技术创新方向,避免盲目研发。其二,直面场景痛点,推进技术攻关与工程化。鼓励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保持对未来生活场景的密切关注,探索深入了解智能网联汽车场景中的技术挑战并设计场景化解决方案leyucom乐鱼官网。支持省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场景为抓手开展创新试验,在智能网联科技创新突破、智能网联汽车与产业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等方面开展场景创新示范。其三,主动对接场景主体,释放科技成果价值。依托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支持汽车中试产品主动对接、积极联动黄山—九华山风景区、省市科技馆、物流出租、高速公路等场景主体,开展试点项目、共同开发和推广等方式,推动汽车露营模式、智能座舱、高级别自动驾驶等技术在场景中释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鼓励汽车全产业链企业开展跨区域场景合作,强化与沪苏浙、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探索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创新共同体,开展城市间场景创新合作。

  加快形成绿色转型升级的未来生态。第一,进一步明确绿色化发展方向。对照《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绘制汽车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聚焦重点工序,建立汽车低碳技术资源库,助力汽车产业链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第二,推动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加快ESG理念宣传普及,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产业低碳转型的“先行者”、绿色生产的“践行者”和绿色文化的“引领者”。支持以整车企业为中心构建低碳产业链,逐步建立低碳采购制度,强化对各级供应商的碳管理要求,助力上下游重点行业达峰。第三,强化标准载体赋能。建立完善的汽车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出台零碳工厂、零碳园区评价规范,引导汽车行业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的低碳转型。对接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推动建立安徽省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强化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与信息公开。

  加快形成协同共进的区域生态。一方面,深化省内零部件互补协同。完善省内汽车产业长效对接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形成优势互补、梯度发展的零部件产业区域布局。支持皖北地区按照产业发展定位,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合芜双核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转移,并推动相关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双转”结合。支持皖南地区适度发展汽车检测设备研发制造、汽车检测配套服务等产业。另一方面,强化跨区域零部件合作交流。深入推进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建设。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核心汽车零部件合作示范园区和苏浙皖“一地六县”,深化与沪苏浙地区汽车产业协同配套,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提档升级进程。深入对接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支持企业围绕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设计、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